关于博客搬家

终于把博客(局部地)从波霸给拯救出来了!真是心力交瘁啊!我课题都没忙完还得为这个和谐波霸操碎心!

不过从今天开始终于可以摆脱它的魔爪了,又开始觉得世界如此清新,阳光这样明媚,鸟儿也在对着我唱歌(热泪盈眶)。我偶尔点开过去的日志,发现自己的性格转变真是一波三折,有时候特别小清新,有时候又特别严肃迂腐(不要问我为什么会把这两个词语归为一类,我只是把它跟小清新列为对立词而已~),有时候特别脑残,有时候又似乎有点聪慧。。估计是我几年间穿梭了太多气候带的缘故吧,这生物的本性就在于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但我得知道在哪个气候带的哪个温湿度风向影响下的自己是最令自己喜爱的(风水学嘛~),研究了那么久,虽然不知道自己最适合的地区在哪里,但已经知道了不少自己不喜欢的地区的季节了。。。比如说加拿大东部冰冻的大冬天。。。

跑题了……总之这次博客导入问题多多:

其一是导入日志的时间比较混乱,我已经做了大体修改,不少的日志已经回归到属于它的月份去了(但日期和小时还是不对),还有局部的异军正在各年代中跳跃穿梭我无心收拾;

其二是博客格式有点乱,有时候还会有不少无法识别的长串代码以及带链接的小广告(我用了一个未注册的blog_backup软件,所以结尾会加一个标注“本次导入使用的是未注册版blabla,请使用blabla….”,在此感谢blog_backup的巨大贡献,虽然这个软件不是特别稳定,经常导不出数据,但是这是目前唯一一个我找到的能导出波霸日志的软件……如果我要自己写代码,估计就被我拖到世界末日了。)

其三,我还没有对日志做归类,所以导入的日志都丢进diary里了,不过这也不影响阅读,只是找的时候麻烦一些。

对于wordpress还是有诸多不熟悉,我以后得多多捣鼓~

好记性不如烂键盘,以后一有空就得写日记。

好了,目前就是这样。

[转载]不同学历阶段读书与研究时间分配

因本人本科毕业于一所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地方院校,2007年,我怀着对重点大学无限的憧憬和向往的心情,来到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读研究生。到了研究生阶段,我还保持着本科阶段养成的读书习惯,有好心的师兄说我还停留在本科阶段,不懂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我对师兄的劝告半信半疑,于是上网查找了一些关于研究生阶段学习、科研方法的资料,归纳这些资料,大概意思是,本科阶段是接受现有的,成熟的知识,而研究生阶段要更注重阅读文献,带着问题去学习,面对的是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领域的问题。但我的性格比较固执,没有认同这些观点,研究生阶段始终把读经典教科书放在首位。

去年六七月份,有一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到我工作的集团公司(非我现在上班的子公司)做实验,在车间里和他闲聊了几句,我问了他研究生阶段学习过什么课程?他冥思苦想,才回忆起那么几门,天啊,才过了一年,居然学了什么课程都很难回忆起来,他接着解析道:“我的导师认为研究生阶段上课没有用,还不如扎扎实实做课题”。去年十一月份,去清华大学搞校园招聘,应聘者多是研究生,北京市各高校的,中科院的都有。我很有意去了解他们研究生阶段的读书与科研情况,至少我所面试的全都认为:研究生阶段应以课题为主,以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的学习,本科阶段就应该完成。

以上所举,无一例外不是好高骛远的表现,我的观点是:本科阶段只读书,不搞科研;硕士阶段70%读书,30%科研;博士阶段50%读书,50%科研。这样做你毕业的那一刻可能很普通,但对你长远发展或许很有利。

我曾写过《读书,大学才开始》一文,现在学历“查三代”也只是查到本科,不会查到幼儿园。小学至高中十二年只是基础性的,义务性的教育,本科才真正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除医学外,其他专业本科阶段学制为四年,除去政治,英语一类的课程外,专业课的学习仅仅两年余,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只有考前半个月才学习的,那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更是少得可怜。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学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学好,除非你是天才。我所说的学好,不是指期末考试得高分,拿奖学金,而是指掌握你所学习课程相关知识的历史背景,适用范围,实用意义,前后之间的逻辑结构,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等。比如,为什么《机械原理》学习在前,《机械设计》学习在后;流体力学N-S方程做了什么假设,应用时要注意什么;数学知识与物理意义和几何直观的联系等等。另外还有知识广度的问题,现在高校开设的专业课还是比较狭隘的,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做补充。比如机械专业的需补充材料,力学,自动控制等相关知识。

本人本科入学时已意识到前途不妙,因为所读的学校实在太普通,现实只能接受,但我相信命运靠自己把握,在这个理念的鞭策之下,我实实在在读了四年书,以致我的一个舍友笑问我:“你有那么多书要看的吗?”。第一次体会到读书有用的是在研究生入学面试时,当年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复试是专业笔试100分,专业面试200分(每人不少于20分钟),英语口试和听力共30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之和为总成绩,我的专业笔试还不错,尤其不错(在此得意一下)的是专业面试,除了一道关于电子技术数模转换的问题不懂之外,其余通杀。专业面试在约一百六十人中得了四,五名左右(忘了具体名次),最终公费录取,后来才知道,初试成绩有八人跟我同一分数,其他都自费录取。

研究生阶段一样要把积累基础知识放在重要位置,那种把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的学习看成是“解决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领域的问题”未免有些自视过高,没有自知之明。基础知识非常肤浅和狭隘的情况下,怎么能一下子走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领域?去年六月份我面试过一位研究生,这位研究生来自某重点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前不久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摘牌教授跳楼的那个实验室。他简历上写了做过数控机床热力学研究的课题,我问了他几个热力学概念,如“熵”,“焓”,“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关系”,他基本上哑口无言,后来进一步细聊才知道,所谓的数控机床热力学研究不过是用ansys软件画了一个模型,按软件操作步骤往下点,研究是假,学了点软件操作技能是真,硕士阶段做这一类研究的不在少数。

用前苏联生理学家巴普洛夫的临终遗言结束本文,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从你的工作之始就要在知识积累方面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在攀登高峰之前,要学习科学的基本知识,没有走完第一步的时候千万不要走第二步,永远不要企图用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去掩盖你在知识上的缺陷,这个肥皂泡虽然绚丽夺目,但它一定会破灭,它留给你的只有难堪。

 

注:本文转载自科学网叶春浓的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85553-690981.html